時間:2019-03-24 20:50:35編輯:梓嵐
2019年是巴黎和會100周年紀念日。那么巴黎和會召開的目的的是什么?巴黎和會的結果怎么樣產生了什么歷史影響?巴黎和會有多少國家參加呢?本文來說說巴黎和會的那些事。
巴黎和會簡介
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后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后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
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德國等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英、法三國最高領導人主導了和會的進行。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
巴黎和會歷史背景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這件事情改變了全世界命運。當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隨即,這兩個國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國與沙皇俄國宣戰,至英德兩國宣戰后,意味歐洲戰區全面開打?!碧茊⑷A介紹,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國對所有交戰國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當時掌控政權的是袁世凱政府,而它選擇中立的原因是,那時候中國有各國租借地,駐扎各國軍隊,如果打起來怎么辦?袁世凱政府頒布若干條規則,禁止一戰參戰國在中國領土領空有任何交戰行為。
不過,袁世凱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沒有達到。就在一戰開始后不久,日本借口與英國結盟,派軍隊進攻德國在中國租借地膠州灣,并且要在山東半島借道。因為種種原因,袁世凱政府在當地劃出一塊交戰區,中國就此被卷入一戰戰火。
巴黎和會的詳細過程
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于走向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也正是在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頭掌控的和會上,世界秩序劃定,而原本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也成為中日爭執的焦點。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談不上失敗。而日本當時認為自己應當繼承德國權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東與膠濟鐵路,同時中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所以中國必須承認這一點。而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則憑借對國際法深厚的研究據理力爭。
顧維鈞逐條批駁日本的要求。他認為,‘二十一條’的內容并不該算數,因為依據國際法‘武力脅迫原則’條約效力仍存疑問;并且國際法中規定有‘情勢變遷原則’,中國此前并未參加一戰,但后來也對德宣戰,因此條約失效。根據查到的史料分析,顧維鈞并非以傳聞中“山東是中國的耶路撒冷”等語打動參會人員,而是依據扎實的國際法依據駁倒日本。
但是盡管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占據上風,但受到當時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日本又采取各種各樣其他方式。同時還夾雜中國政府一些派系斗爭。日本最終還是取得了德國在山東的一些利益。顧維鈞稱,相關消息在報紙刊出后最終引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三位大人物本著自己國家的利益,展開了一場馬拉松般的“辯論大賽”。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每一個國家都會與另兩個國家互為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的任意一個聯手。
一會兒是英法聯合反對成立國際聯盟,氣的威爾遜要退出和會。
一會兒是英美聯手制止法國過分地削弱德國,克里蒙梭摔門而出。
律師出身的勞合·喬治把合縱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時而拉著法國一起對付美國,時而同美國結成聯盟壓制法國,為英國撈取了大量的好處。
這場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
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開交。
“你們法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怎么樣?”“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法國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得58%?!?/p>
“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p>
“那我們也不同意?!币呀?8歲的克里孟梭,雖已滿頭白發,但仍像只野獸般兇猛,真不愧他的“老虎總理”的外號。而勞合·喬治也百般糾纏,一點兒都不犧牲自己的利益。
美國總統威爾遜只好在英法之間周旋,忙著打圓場:“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得56%,英國得28%,這樣可以嗎?”
克里孟梭厲聲喊著:“可以。但法德邊界得以萊茵河為界:除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外,德國的薩爾區也歸我們!”如果法國得到薩爾區,就意味著他控制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將來可以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對這點,英國和美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從1月吵到4月,誰也不肯讓步。威爾遜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
巴黎和會的結果
三個人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價還價后,終于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包括阿爾薩斯、洛林、薩爾(法國只許占有薩爾15年,之后歸還德國),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和會上簽訂了處置戰敗國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次大戰后由美國、英國、法國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會議通過領土分配及賠款等措施重塑現實政治格局,遏制德國及蘇維埃俄國等戰敗國及共產國家,但與此同時通過籌組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規范。
戰后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區歸屬、德國賠償和德國前殖民地的處理等問題均因帝國主義戰勝國在分贓中各有圖謀而成為和會中的難題。后經妥協,于5月7日將對德和約最后草案文本交給德國政府代表布羅克多夫-蘭曹。德國曾幾次對草案一些內容提出異議,但英、法等戰勝國只對和約草案略做細微的改正。
巴黎和會的歷史影響
在巴黎和會以后,各國列強暫時在歐洲等地區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隨后,建立起了被稱為凡爾賽體系的國際地區“新秩序”,凡爾賽體系不但包括對德條約,還包括對奧地利的《圣日爾曼條約》,對保加利亞的《納伊條約》,對匈牙利的《特里亞農條約》,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但是對土條約遭到土耳其的資產階級的反對,后來聯軍被凱末爾打敗,最終簽定了《洛桑條約》,由上述幾個條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其實質是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安排的國際體系。